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部门动态

​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科普月”系列活动

今年9月是我国首个法定的全国科普月,活动月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9月以来,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紧密围绕粮食安全、单产提升、植物保护和农业智能化等重点方向,组织开展了多场农业技术科普与现场观摩活动,活动重点聚焦良种、良法、良机、良技、良制的“五良”融合,有效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全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良种方面,依托阿拉善盟2025年“看禾选种”平台集中展示了18个玉米新品种,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内蒙古转基因科技攻关与创新体系建设战略研究”项目展示转基因玉米品种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3个,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优质苜蓿新品种的选育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展示苜蓿新品种8个,实施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棉花品种86个。农技人员系统讲解了品种抗病性、产量和适应性等关键指标,帮助农户科学选种,切实缓解“品种多、选择难”的实际问题。

良法方面,实施内蒙古西部农田免少耕减蚀保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开展少耕免耕技术、农艺农机相结合,新型节能省耗型农机具开发与推广及高效种植模式,利用播前封闭、播后机械除草,组配环境友好的施药、覆盖控草等关键技术6项,形成秸秆覆盖免少耕作条件下杂草、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实施自治区非耕地设施农业配套技术试验示范项目、自治区农牧业重大协同推广设施农业智能节本提质增效标准化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展示蜜瓜设施种植示范及蜜瓜白粉病、白粉虱统防统治的实践经验。通过智能环境监测与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应用,全面展示了现代农业装备与绿色防控技术的实际成效,有力助推设施农业向智能化、标准化转型升级。

良机方面,紧扣农业智能化与机械化发展方向,依托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支持,重点引进先进农机装备与智能化作业平台,推广智能农机融合遥感监测、导航定位与自动控制技术、精粒点播、肥料深施、植保无人机、玉米籽粒收获机及节水灌溉设备等现代化农业机械200余台(套),实现播种、施肥、施药、收割等环节的精准化、减人化与节本增效,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开展老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加快淘汰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调整和节能减排。强化“良机”与良种、良法、良技的协同应用,加速全盟农业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良技方面,邀请内蒙古农业大学赵世翔副院长做《土壤学基础理论》培训,邀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陈立宇副研究员做《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成果与研究进展》报告,河北农业大学吴立强研究员做《中草药发展的现代与未来》报告,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杜磊研究员讲解《向日葵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要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张庆萍研究员、杜金伟研究员应邀现场授课,分别围绕蜜瓜主要流行病害与常发虫害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以及设施农业智能节本提质增效等内容进行了讲解,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20人次。

良制方面,实施国家绿色高产高效项目、自治区级绿色高产高效项目,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培训覆盖了玉米密植、节水滴灌及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等内容,采取基地观摩与专家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农户对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模式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等技术4项,展示技术集成推广的效益和成果,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起到引领带动作用。试验节水灌溉示范,示范耐特菲姆公司小流量滴灌管、内镶贴片式滴灌带、单翼迷宫式滴灌带等7组试验节水增产效果。开展玉米留茬、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风蚀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

下一步,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持续扩大示范规模,加强品种与技术的跟踪评价,推动全盟农业朝着绿色、智能、高效益的方向稳步发展。

编辑: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