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增效谋发展 同心绘就振兴卷
- 发布日期:2025-07-24 11:02
- 浏览次数:
近年来,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两件大事”,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盟委行署关于“六个行动”的决策部署,全力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聚力破解示范区农业“水困”瓶颈,促进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区是上世纪90年代阿拉善盟“转移发展战略”搬迁安置农牧民的重要基地,先后安置阿左旗、阿右旗33个苏木镇87个嘎查生态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地区的牧民1588户5456人,也是自治区唯一的黄河四级扬黄灌溉区。孪井滩现有8个农业嘎查,13万亩耕地,黄河年许可取水量5090万m3,其中农业用水4272万m3。
高标农田,田间管网打通节水增收“新轨道”
示范区聚焦补短板、强根据,持续调整发展思路。自2012年起,累计投入1.28亿元,建成加压泵站和沉沙蓄水池18套,总库容128万m3,农田管网89.6公里,亩均灌溉水由550m3压缩至400m3,有效利用系数从0.6提高至0.78,节水率30%。实现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水肥药一体化全覆盖,被评为国家级节水型灌区。
健全制度,群众自治打造用水护水“新样板”
示范区按照“用水申报、计划供水、合理调配、分段计量”的原则,依托8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实现农业用水“四个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灌溉、统一施肥、统一维护,每年4月下旬至9月上旬灌溉期间,通过自主服务、民主决策的运行模式,为农田提供13轮次的供水服务,保障农业灌溉能够适时供水、安全输水、合理用水、供需平衡和科学调配。
调优结构,特色产业激活农业增效“新引擎”
示范区在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适度压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鼓励引导农户种植节水作物。2025年实种面积10.5万亩,其中精品设施麒麟瓜等节水作物3.18万亩,占总种植面积30.3%,亩均收入增长30%,亩均用水减少25%,实现农业节水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示范推广,技术服务点燃强农兴农“新动能”
示范区充分发挥涉农补贴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累计投入5448万元实施绿色高产高效、耕地轮作和粮油规模主体单产提升等涉农项目,大力推广应用干播湿出、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和黄河水澄清滴灌技术,通过农业技术革新打造形成2万亩吨良田,成功实现水资源的高效节约和粮食产量的稳定提高,达成“节水”与“增产”的双赢局面。
砥砺前行,干群携手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示范区坚持以党的富民政策为导向,以农民增收致富目标,党群干群同心同向、聚力攻坚,粮食产量稳定保持在0.38亿斤以上,农牧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8万元,农业总产值保持在2亿元左右,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4家、家庭农牧场346家,建成百亩“菜篮子”稳产保供基地、千亩精品设施麒麟瓜种植基地、千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在示范区这片“金银滩”上,一副“产业兴、生态美、环境好、村民富”的宜居宜业和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